您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本站不再支持, 请使用 Google Chrome、Firefox 等高级浏览器,将会得到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党史学习教育 | 寥廓江天万里霜——记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传承红色基因”井冈山、瑞金之行
发布时间:2021-05-08 阅读量:464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出自1965年、毛泽东主席时隔38年后回到井冈山欣然提笔之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追忆峥嵘岁月,秉承先贤遗志,4月16日至19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教育井冈山培训班一行人走入井冈山这片深沉而多情的红土地,在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和吴玉霞会长带领下,用眼睛和心灵触摸那段风云历史,汲取当下前行动力。

与其他名山相比,井冈山更为自然,更为质朴,更为雄伟,也更为神奇,她竟然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次年,秋收起义的队伍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宁冈汇聚,那一刻起,在革命洪流中展开了一幅壮丽的革命历史画卷。正是在这里,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脊梁扛起了倾危的民族大厦,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非凡的勇气引领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创建了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从此,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也从籍籍无名变成了蜚声中外的名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人民军队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地……朱德则把井冈山称之“天下第一山”。如今80多年前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是在井冈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10多处旧址遗迹,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当年挥之不去的记忆:在三湾村那棵枫树下进行改编,朱毛红军在龙江书院胜利会师,在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写下了光辉文献,在黄洋界那条羊肠般狭窄而崎岖的小道上,毛泽东朱德挑粮一路挥汗如雨……每一处旧址、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光荣的革命历史,见证着那段激荡人心的峥嵘岁月,诉说着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这些,如今已经内化成我们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4月18至19日,学会一行人离开井冈山,继续前往有“共和国摇篮”之称的革命圣地江西瑞金,参观叶坪革命旧址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和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二苏大”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当我们走近以前只在课本、书籍和媒体上听到见到的革命遗址,所有人的心情分外沉重而庄严。在这片浸透了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土地上,能模糊而清晰地辨别出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整雏形,而为了共和国今天的和平稳定繁荣富强,又有多少年轻的生命留在了伟大祖国的广袤热土。大家向烈士敬献花圈,鞠躬默哀,惟愿英魂长存,福泽后世,誓愿我辈奋起,国运昌隆……

翻开中国历史这本厚厚的巨著,常常有许多篇章令人不忍卒读而又忍不住一遍遍去摩挲、去品读。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民族奋斗史和抗争史,就是这样一部前赴后继、充满了血泪的理想主义篇章。在2021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回望发生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这段历史,令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同时生发出良多对现实工作和当代生活的重新考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主席的这阙千古名篇,将不断激励学会全体工作人员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投入到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各项工作中去,书写下无愧于先贤志士、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