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篇章,新局面新挑战。中国民族音乐界关心哪些问题?民乐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民乐大发展的局面下如何做强做精?中国民乐人如何继往开来?这些时代提出的命题,萦绕在每一个谋求行业和自身发展的民族音乐工作者心头。3月15日晚,继1月份、2月份前两期“华乐讲坛”成功举办之后,第三期华乐讲坛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计划在2022年推出12期讲坛活动,并将论文论著集结成册,面向公众发行。
3月15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音乐学家张振涛先生亮相第三期“华乐讲坛”,进行主题为“杨荫浏的学术人生”的讲座。杨荫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理论家、新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先生饱谙经史、学贯中西,倾毕生心血在中国音乐史学、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宗教音乐、曲艺音乐、乐律学、音响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张振涛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研究,勾画了杨荫浏走过的学术道路和所做的伟大贡献。杨荫浏以一己之力为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留下宝贵史料,前辈艺术家这种知难而进、不断探求的精神在当代应当加以大力弘扬和传颂。
考虑到疫情防控,讲坛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东升、副秘书长宋阳、《中国民乐》报执行总编辑刁艳等驻会工作人员现场聆听。
张振涛先生精彩的讲座之后,吴玉霞会长做总结发言,她说:“杨先生是解读“古今、中外、雅俗”三大关系的楷模,更是三者皆通之人。先生既有中国文人“左琴右书”的传统,又有西乐及作曲理论研读的修为,他自己演奏、自己记谱、自己刻印、自己撰述的全覆盖,他的一生始终与中国民族艺术紧密相连。纵观艺术造诣、学术贡献等诸方面的成就,杨荫浏先生堪称是20世纪中国音乐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来自民间,深知传统音乐之珍贵;他熟悉、了解民间艺人并长期深入其中,他是抢救优秀民间音乐遗产的典范,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音乐资料和艺术遗产。”张振涛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可爱可敬,有着深厚音乐滋养,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且拥有与同时代人不同的智慧和勤奋,展现了一位具有非凡行动力和有高度的学术意识、问题意识的学者、有心人及其背后的学术群体、肥沃土壤、文化根脉和精神信仰。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与魂,相信“华乐讲坛”的推出,必将激发更多业内思考、释放情感和激情,为时代发展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刁艳 文 刘昊 张殿新 摄
“华乐讲坛”第4讲将于4月11日晚七点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管子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获得者胡志厚先生开讲《我与恩师杨元亨》,欢迎大家关注。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官方新媒体平台
总编辑:吴玉霞
总监制:赵东升
责任编辑:宋阳 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