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讲坛 | 华乐讲坛第十三期:王以东教授开讲《守正创新融多元 承前启后薪火传——漫谈鼓乐人生》
发布时间:2023-07-04 阅读量:1569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2023年3月17日晚,“华乐讲坛”第十三期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以东教授开讲《守正创新融多元 承前启后薪火传——漫谈鼓乐人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副秘书长宋阳、《中国民乐》报执行总编辑刁艳和在京艺术院校、表演团体、学会驻会工作人员在现场聆听。

吴玉霞会长主持“华乐讲坛”并致辞


吴玉霞会长在致词中说:中国打击乐艺术历史悠久,乐器种类与形制繁多,乐种、乐器丰富多彩,作为独立的专业学科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王以东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应用与实践,数十年的教学积累,练就了他“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本领。他的名字似乎与打击乐有着天然的联系,这口令、这节奏、使他从山东打到了北京,用他自己的话形容他是以“百家饭”锤炼成长的。2018年,王教授以自身的独特与优秀获得了“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称号,在音乐会上他创作并演绎的《八音和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上他创作并演绎的《八音和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以东教授的精彩讲解为我们呈现他如何将中外打击乐器有机结合以求得音色、律动、节奏语汇之谐调的艺术理念。他本着“继承传统、守正创新,西学中用、多元融合”的学术态度,秉承系统、规范的教学理念,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将长期实践反哺于课堂教学的《节奏训练与打击乐应用》系列实用教程,为培养“中西兼具、学古知今;以中为主、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吴玉霞会长为王以东教授颁发“华乐讲坛”纪念海报

讲坛现场


听众感言: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尹飞:在我的印象中,王以东老师是一位打击乐领域的多面手,他既是一位出色的中国打击乐的演奏家、也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现在也常常活跃于指挥和音乐会导聆的舞台。今天有幸在华乐论坛听到了王以东老师讲述他的六个十年的成长经历,我或许找到了一些王老师成功的经验。王老师少年时博采众家之长,吃艺术的“百家饭”;青年时在中央乐团重新上了“一次大学”;中年时继续在为中国打击乐的系统发展而不懈努力。我作为一名中国打击乐专业的高校青年教师,不禁感慨,正是有像王以东老师这样的前辈老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艰难的探索、开创,才有了今天中国打击乐今日的发展高度。可以说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代人。听了王老师的分享,感受良多,我们打击乐专业需要的不仅是舞台上的演奏家,更需要的是“有头脑”的多面手,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像王老师提到的“守正创新容多元”还要有包容的心态、创新的想法。王老师是我们优秀的学习榜样,有幸聆听,受益匪浅。

中央民族歌舞团打击乐演奏员 田园:王以东老师的讲座,生动幽默的将自己六个时期的音乐之旅分享给我们,令我非常感慨和感动。听了老师的讲座,我们了解到老师不因自己求学的恶略环境而放弃学习,不因求学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而找理由,不因专业教学路上的问题而迷惘。一路走来近60载,守正创新融多元,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王以东老师在教学、演奏、创作、指挥、导赏的各类角色中,王以东老师都为中国打击乐学科建设和发展发挥作用。成为民族打击乐专业道路上,领袖级的引路人。作为王以东老师的学生,新一代的中国民打人,我们不忘师恩,以王以东老师为艺术标杆和人生方向,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下,继续为中国民族打击乐民族打击乐事业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努力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硕士生 王怀英:很荣幸能够在现场近距离的聆听王以东教授的讲座。王老师用他风趣生动的演讲,为我们年轻一代详细介绍了七八十年代中国的音乐教育故事。老师的前三个十年从孩提时代到去专业音乐院校去学习打击乐的道路上,坚定不移、不怕苦难的心态信念值得我们大家从中汲取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之后老师由学生身份转变为一名教育者身份,自觉承担起了中国打击乐的传承与发展的神圣职责,宣扬中国打击乐持久的生命力和绚丽多彩的音乐特征,扎根于教学实践与舞台实践多视角的土壤里,从感性的表演技术上升到总结理性的表演理论输出,编写了例如《节奏与打击乐训练》等教材出版,做到了感性实践与理性思考的有效结合。站在中国民族打击乐与西方打击乐的双方角度上,坚守着中国打击乐的音乐之根、民族之魂。为我们对如何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指明了新的方向。非常感谢王老师!感谢华乐讲坛!



重 要 预 告


华乐讲坛”第14讲将于4月7日晚七点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原院长、“新绎杯”杰出民乐理论家王次炤教授为我们带来《音乐传统的多层结构》,欢迎届时聆听。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官方新媒体平台

邮箱:zgmyww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