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本站不再支持, 请使用 Google Chrome、Firefox 等高级浏览器,将会得到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评论 | 宋阳: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个民乐品牌——华乐论坛十届回望
发布时间:2023-08-03 阅读量:2458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编者按:2023年7月5日,《音乐周报》迎来第2000期,特别评出中国音乐艺术力量榜单,从专业媒体视角出发,以第1000期到第2000期的20年为维度,评选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卓越品牌,力图通过这一榜单,对20年来为中国音乐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坚力量发声和点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华乐论坛”被评为“中国音乐艺术引领力量”。学会副秘书长宋阳应邀撰文《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个民乐品牌——华乐论坛十届回望》,现刊发全文。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这个传统文明大国的社会转型,各行各业都以此为重要契机,在经历过黎明前的黑夜后开始奋发图强走上了发展之路。此间,中国民族音乐的工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融会贯通、吸收借鉴,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四十年过去了,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在创作、演奏、教育、研究等众多方面,取得的成果灿若星辰,倘若欣赏这瑰丽的星空,一条条主线将它们贯穿在一起,这其中就有诞生于2012年的“华乐论坛”。


华乐论坛的“源与流”

2011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选出了以刘锡津为会长的新一任领导集体,正式交接了传承发展新时期民乐事业的火炬。基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良好的事业发展基础,新一届领导班子谋新篇,布新局,将目光锁定在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管弦乐艺术的实践和经验,探讨中国民乐艺术在当下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在会长刘锡津和驻会副会长王书伟的努力下,通过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热情引荐,学会结识了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儒商”——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先生,王玉锁先生热心公益、热爱民族文化,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新奥集团旗下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创建了一个具有品牌意义的民乐学术活动——华乐论坛,并冠以“新绎杯”的名称表彰入选对象。特别要提到的是,当时的文化部艺术司在得知创建华乐论坛的立意与初衷后,也对活动给予了肯定与支持,成为了音乐界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携手组织活动的成功范例。华乐论坛用十年的时间,举办了十届论坛,评(遴)选出优秀(杰出)的作品、人物和集体,并出版出十部经典民乐理论专著,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乐的发展历程,总结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宝贵经验,以这样的方式巡礼中国民乐取得的成就。2012年,首届华乐论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民乐人面前,引起轰动,直至2023年举办了第十届,华乐论坛在民乐界、音乐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华乐论坛的“形与意”

华乐论坛的构成方式是由征集评选(遴选)、艺术展示、学术研讨、成果出版四个部分组成。每届华乐论坛都事先向社会公开发布章程,介绍论坛主题及评选对象范围,之后通过业内征集、单位推荐、自主报名、专家评审等环节,公平公正的遴选出每届华乐论坛对应主题的研讨对象。十届论坛的艺术展示部分分别在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国图音乐厅、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等地举办颁奖展演音乐会,展示优秀作品和杰出指挥家、演奏家、教育家和优秀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风彩,以此体现入选人物与团体的专业性、代表性与示范性。论坛的学术研讨部分是在赞助单位新奥集团旗下位于河北廊坊的新绎贵宾楼(七修酒店)举行,形式采用获奖者(入选者)自述和评论家点评相结合的“1+1”模式,即由入选者回顾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或个人团体的成长(发展)历程,评论者针对入选对象的艺术学术成果进行解读,从宏观上对其在民乐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每届华乐论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将论坛的学术研讨成果汇编成《乐谭》系列丛书出版发行。《乐谭》系列丛书集合了众多艺术家(团体)的艺术思想、学术见解和人生阅历,引起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关注,纷纷通过不同途径收集此书,用于课堂教学、图书馆藏和学术研究,已成为业界了解中国民乐发展成就和人才建设状况的重要途径。此外,每届论坛还设置分组讨论,在集中研讨入选入围对象的同时,也探讨当前民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丰富论坛研讨的范围,深化论坛研讨的针对性,提升论坛对业界的指导意义。论坛期间,会风严谨务实,大家讲的都是“干货”,“不虚美、不掩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据统计,十届华乐论坛参与人数累计超过千人,每届都得到来自海内外的民乐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华乐论坛的“人与团”

华乐论坛的整体规划从民族管弦乐领域的优秀作品入手,先后针对经典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协奏曲、室内乐等体裁,以及青年作曲家作品进行了集中研讨,并由此逐步开始关注民乐艺术领域的杰出人物,形成了对从事中国民乐艺术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以及优秀民乐团体的系列性研讨工程,涵盖了民乐艺术领域创作、表演、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十届华乐论坛,入选的杰出作曲家有彭修文、李焕之、刘文金、赵季平、刘锡津、顾冠仁、金湘、何训田、谭盾、刘湲、郭文景、唐建平、刘长远、刘星、王建民、王惠然、杨青、秦文琛、罗永辉、艾立群、向民、王丹红、刘青、朱琳、张辉、白浩钰、谢鹏、陆耘、姜莹、杜薇、李博、陈思昂、王云飞、史付红、高原、黄学扬、温展力,指挥家有夏飞云、朴东生、黄晓飞、胡炳旭、陈澄雄、叶聪、阎惠昌、王甫建、张列、洪侠、彭家鹏、刘沙,演奏家有于红梅、邓建栋、宋飞、沈诚、姜克美、张维良、唐俊乔、戴亚、李光陆、吴巍、刘英、周东朝、王中山、周望、吴玉霞、杨靖、徐阳、王红艺、赵家珍、张柳萌、吴琳、李玲玲、王以东、陈佐辉,教育家有马友德、鲁日融、周延甲、王惠然、刘德海、王国潼、龚一、李真贵、刘长福、翁镇发、黄河,理论家有陈泽民、袁静芳、刘再生、江明惇、樊祖荫、李吉提、乔建中、伍国栋、王次炤、项阳、张伯瑜,团队有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后)。这些光彩熠熠的名字(个人与团体),连同他们的艺术成果绘就了当代中国民乐界群峰耸立的壮丽图景,有理论家甚至断言,华乐论坛的成果表现的是一个“迟来的民族乐派”,中国民乐的传承和创新的构建,也能从华乐论坛的成功举办中得到启发与引领。

聚民乐力量 造一个品牌

回顾十届华乐论坛,成功举办的背后,凝聚着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全体民乐人的智慧与心血,有幸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和热心企业的支持,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可以说,华乐论坛是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出来的。

所谓“用心”,体现在华乐论坛对主题设计兼顾各方、统筹安排的“大格局”。十届论坛,展现了“民乐创作——第一生产力”不同体裁、不同人群和不同写作手法的优秀成果;探讨了“民乐指挥——执牛耳者、关键少数”在民族管弦乐事业及乐团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民乐演奏——最广泛、最突出的群体”在民乐事业发展中的成就;关注了“民乐教育——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环节”,从传统的尊师重道到今天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之路,以及“民乐理论——深化学术纵深发展”,突出发展方向的引领性和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最终收官于“民乐团体——民族管弦乐艺术集大成者”的集体成果与综合成就。

所谓“用情”,体现在华乐论坛对民乐工作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情怀”。十届论坛,入选对象既包含为民乐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老前辈、老专家,也包括长期耕耘在民乐领域的中青年专家,还包括对民乐艺术抱有极大兴趣与热忱的后起之秀;既囊括长期扎根祖国热土的业界代表人物,也包含在海外传播中国民乐的仁人志士;优秀团体中也同样既包含有着光荣历史与传统的民乐团体,也有近些年创立,时间虽短但成果突出的新建乐团,涵盖中央、省、市三个层级。

所谓“用力”,体现在华乐论坛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发展历程中的“大手笔”。十届论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将其视为工作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朴东生会长、刘锡津会长、吴玉霞会长,都十分重视华乐论坛的组织和实施。作为社会组织,学会想尽办法,拿出时间、精力和财力做好这件工作,可谓做到了举学会之力、借社会之力、聚全体民乐人之力。华乐论坛展示了民乐界大型活动由政府指导、企业赞助、社会组织实施的合作新模式,坚持了政治把关、经济支持、智力支撑的作用,对于一个业内有重要影响的活动而言,充分发挥了行业组织的职能与作用。

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力打造的重要品牌项目,华乐论坛是一项推进中国民乐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振兴工程。华乐论坛既是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一次庄严巡礼,也是对中国民乐人赓续团结起来干事业的可贵精神的集中彰显。在未来的日子里,华乐论坛将会涌现更多更好的主题研讨内容和优秀民乐人才,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再立新功,创造新的辉煌。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官方新媒体平台

邮箱:zgmyww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