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华乐讲坛第十八期:项阳先生开讲《中国多声音乐形态的历史追溯——明代雅乐及相关类型操缦曲谱等多声形态定位》
发布时间:2023-08-30 阅读量:1473
信息来源:中国民乐

2023年8月29日下午,“华乐讲坛”第十八期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音乐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项阳先生开讲中国多声音乐形态的历史追溯——明代雅乐及相关类型操缦曲谱等多声形态定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中国音乐学院研究员任方冰、学会副秘书长宋阳、《中国民乐》报执行总编辑刁艳和在京艺术院校、表演团体代表、学会驻会工作人员在现场聆听。

吴玉霞会长主持“华乐讲坛”并致辞


吴玉霞会长在致词中说:项阳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理研究,曾任《中国音乐学》主编,独立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等;学术文集《当传统遭遇现代》、《以乐观礼》、《接通的意义》,《宗教音声、礼俗用乐》等;担任《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主编,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编撰的《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获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秉持辛勤耕耘、深入探研的学术理念,佳作迭起,卓尔不群。业界认可他的执着,敬佩他的专研,项阳教授曾获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奖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杰出理论评论家”称号、中国文联第六届“啄木鸟杯”文艺评论奖等殊荣。

从项阳教授的传导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做学问是需要坚守初心、甘于寂寞的。先生长年深入民间,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崇历史人类学的学术理念,强调“接通的意义”,注重田野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重视“死文献与活材料”的内在关联。中国艺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优秀学者,作为学术高地的探研者,在音乐研究所艺术家杨荫浏、黄翔鹏、曹安和等前辈的学术引领下,他们孜孜以求,不断出成果,并且具有深挖研思的学科精神。读他们的论著,字里行间散发出感人的追求与执著。

吴玉霞会长为项阳先生颁发“华乐讲坛”纪念海报


项阳先生与研究者任方冰、聆听者江秀莲合影


讲坛现场

听众感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 吴芮逸:今天有幸聆听了项阳教授的讲座,项老师以“中国多声音乐形态的历史追溯——明代雅乐及相关类型操缦曲谱等多声形态定位”为题,从中国多声思维的制度化保障;中国乐律乐调的定位与深层内涵;朱载堉、李之藻和邱之種等相关研究的具象分析;多声理念对它种乐制类型的实际影响四方面对中国多声思维进行了历史追溯。项教授认为承载雅乐的乐制类型属多声思维且核心为用,致使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深层内涵显现独特文化魅力。通过聆听学习,对奠定中国多声思维和多声形态的基础,以及朱载堉提出的“雅乐以操缦为纲要”,创制新法密律的历史及多声实践依据有了进一步认知。感谢项老师的深入讲授!感谢“华乐讲坛”!

首都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杨欢:今天线上聆听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多声思维之存在”的讲座。项阳教授围绕“中国传统音乐多声思维之存在”的主题展开讲述。通过对历代乐制衍变,律制发展,雅俗乐传承,得出中国多声音乐思维古已有之,并三千年一以贯之,只不过发展程度不高,相关技术理论难以达到西方高度。项阳教授生动的讲授使我对中国传统音乐学有了更深层的认知与了解。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与从事学术研究的我很大启发。感谢项教授精彩的讲座,也感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提供这么好的的学习平台。

北京舞蹈学院扬琴教师 刘艮:今天听了项阳老师的讲座,对于雅乐的理解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声思维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朱载堉和李之藻的年代,中国传统国家用乐之雅乐和近雅类型用乐形态多种谱式止于变奏、疏密相间、纵向叠合彰显,迄今逾四百载。而西方音乐在同时期也是从主调音乐向复调音乐的发展时期,而后达到顶峰。改变了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受到西方音乐影响才有多声形态的观念。民管学会的华乐论坛为喜爱音乐的民乐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讲解,开阔视野,了解学术研究发展的新动向,期待更多专家们的精彩讲座。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吴林励:项老师关于“中国多声音乐形态的历史追溯—-明代雅乐及相关类型操缦曲谱等多声形态定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现了新的观察视角,讲座中他展示了大量的谱例和资料,这将为我们当下的音乐创作带来新的火花。中国传统文化是尚未开发的宝藏,一旦它找到了符合时代的表达方式,将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重 要 预 告

“华乐讲坛”第19讲将于9月12日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行,著名指挥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列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我与民族乐团的那些过往与展望》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