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本站不再支持, 请使用 Google Chrome、Firefox 等高级浏览器,将会得到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刘锡津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捐赠仪式在京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01 阅读量:1300
信息来源:中国民乐

    2024年5月23日,《刘锡津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捐赠仪式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隆重举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社长乔先彪、著名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锡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殿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孔晓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作曲家杨青、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作曲家唐建平、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东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副秘书长杨光熊、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胡琴演奏家邓建栋、中央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箜篌演奏家吴琳、现代出版社音乐事业部主编、《刘锡津作品集》选题策划、责任编辑竹岗、现代出版社音乐事业部编辑、《刘锡津作品集》责任编辑荆志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宋阳、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乐》报执行总编辑刁艳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发布会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东升主持。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在致辞中表示,刘锡津先生是位勤奋的耕耘者,创作视野开阔,以丰厚的积淀、深度的修养、广博的知识做底气,他的音乐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可听性,作为东北人,他的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质,但依然可以领略到《天缘》这类具有地道江南“评弹元素”的丝竹之乐、相和之韵。刘锡津先生的代表作《我爱你,塞北的雪》家喻户晓,器乐作品《北方民族生活素描》《雪意断桥》《袍修罗兰》《楼兰姑娘》更是常演于国内音乐舞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多部作品曾获文旅部等单位举办的重要奖项,包括文华奖、华表奖等,他是一位具有温度和广泛影响力的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先生作为国家级优秀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委员。曾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央歌剧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五届、第六届会长。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笃行不怠,坚持 “艺术要能打动人心不能过于功力”的创作理念持之以恒。他在学会担任会长的十余年,带领大家努力精进,为学会创立了多项立得住、留得下的专业项目,华乐论坛、华乐大典、青少年作品征集等专题性活动在业内影响广泛,现已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重点品牌,更是激励我们努力前行的动力。刘锡津先生艺术创作涉猎广泛,民乐、西乐、声乐、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剧、影视剧等目不暇接,他的作品经常与殷秀梅、冯少先等艺术家的名字紧密相连。一段时间,当文艺思潮出现碎片化和短平快倾向时,先生坚持表达自己的创作“立场”和文艺初心。关于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乐创作他曾表示:“创作就是个人的积累,生活阅历,艺术修养,以及写作本身的技术,加上对老百姓的感受,对国民心态的了解。”除此,他还表示,音乐创作“就像原子弹一样,虽然它很小但能量很大,用这样的一种状态炸开老百姓的心弦,让他感动,他就记住了,这样人人唱,人人传,慢慢就变成了集体的记忆。”今天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82周年纪念日,以《讲话》精神指导工作实践,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观、创作观,是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刘锡津会长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感谢刘锡津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热情和辛勤付出、感谢现代出版社为时代保存和记录这丰厚的文艺佳作。

    现代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社长)、总编辑乔先彪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全体中国民乐人的共同家园,宗旨是团结全体会员以及全国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同仁,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联络和团结世界各国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音乐家,为推动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而共同努力。现代出版社作为一家以社科、文艺类图书为主的出版社,近几年在音乐图书出版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属不易,不仅出版了《彭修文作品集》《中国民族声乐润腔学》《清代戏曲音乐史》等重量级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而且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通力合作,出版了“新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程丛书”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美育系列教程”。此次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现代社再次合作,出版了刘锡津先生的毕生集大成之作《刘锡津作品集》,在此表示热烈祝贺!文艺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刘锡津先生的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刘锡津先生在创作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在民族管弦乐创作领域成绩斐然。此次两家能够成功合作,得益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和现代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编辑们的共同努力,意义重大。《刘锡津作品集》的成功出版,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现代出版社未来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现代出版社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深度合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音乐出版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先生在讲话中表示:作为专业作曲者,能够对自己一生中写作出的作品整理出版,是梦寐以求的幸事。应现代出版社之邀,自2018年开始,编辑、整理、撰写《刘锡津音乐作品集》。在多次申请出版基金的过程中,出版社费尽心血,尽心而为。他们在申请报告中评价说:“作曲家刘锡津作为20世纪70年代至改革开放以来代表性作曲家,其创作的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反映了强烈的时代风貌,深受广大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喜爱和欢迎。出版其音乐作品全集,可以反映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50余年歌曲、民族器乐曲,以及舞剧、音乐剧、交响乐创作的时代风貌,具有较强的艺术含量和群众基础。作曲家刘锡津的音乐创作,具有接地气、影响大、在音乐舞台经常上演的特征,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出版这样作曲家的作品全集,既可留下反映时代风貌的经典,又可以满足广大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需求。”作品集具有多项特点:一是规模宏大,内涵丰厚。作品集收入我五十余年创作的各类音乐作品共五卷七本。其中《民族管弦乐卷》分上册、中册、下册计民乐作品二十八部;《交响乐卷》作品十部;《戏剧音乐卷》包括舞剧、音乐剧、歌舞剧总谱三部;《歌曲卷》一百零一首;《文论卷》选入自撰文稿五十篇,评论文稿三十篇。二是民族风韵,走心动人。我从小学音乐,西洋音乐、民族音乐,从不偏废。尤其是学习音乐创作后,更是深入生活,上山下乡,认真学习原始的民歌民乐,深切领会民歌民乐的精美与神韵,把民歌民乐的精妙之韵,变成自己的创作之源。我的音乐作品无论大小,力戒苍白无味,无感而发,从旋律、和声、结构、配器等,处处追求走心,处处要求感动人,这样的音乐,才是听众听得懂,喜欢听的优秀音乐作品。三是心怀大众,紧跟时代。我创作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铁人之歌》《丝路驼铃》《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满族风情》《乌苏里吟》《连年有余》《壮族诗情》《雪意断桥》《诗咏国魂》等作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的精神风貌,塑造了新时代国人的健康形象,体现了用高尚的音乐艺术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四是经济效益,持续扩展。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作品,我的大量创作,都体现了深受欢迎的现象。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借谱演出者络绎不绝,声名不断扩展。累积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成果,成了音乐院校博士、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在音乐作品出版物滞销的情况下,我的竹笛与乐队《雪意断桥》出现卖断重印的情况。可以说,此全集的出版,将会得到音乐院校、专业和业余乐团、演奏家、指挥家、歌唱家,作曲家,音乐学家以及各类图书馆的广泛关注,获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诚意欢迎,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潛力。《刘锡津音乐作品集》最初拟定2019年6月交稿,2020年出版。后因新冠疫情耽搁,一直延续到2024年年初才正式出版。在竹岗主编的领导和带领下,在编辑荆志有的具体操作下,经由多人的努力参与,历经六年的苦苦磨砺, 终于完成了这一宏大的作品集。在此,我要向现代出版社以及所有参与此书编辑、劳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将此书捐赠与我工作多年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我多年的愿望。更希望此书出版后,能够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建设,做出有益的贡献.

    《刘锡津作品集》选题策划、责任编辑竹岗先生在发言中表示,感谢刘锡津先生对我社的信任,将作品集交由我社出版;感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对作品集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刘锡津先生的作品涉猎广泛、上演率高,尤其在民族管弦乐创作领域成绩卓著,作品在海内外得到广泛上演,影响力巨大,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作品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编辑工作,由于中间经历了三年疫情,编辑长时间居家办公,使得大部分问题都是通过线上与刘老师沟通解决的,编辑过程可谓是非常艰难,这对编辑、排版和校对工作都是巨大的挑战。由于刘老师的作品很多都是手稿,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不清,即使有工程文件的乐谱也有不少打谱错误,需编辑通过作曲技法、演奏技法和声部写作法等去逐一修正,这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编辑进度。作品集历时四年,在现代社编辑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全集共约695万字,分为5卷7册。民族管弦乐卷分上中下3册,包含28部大中小型作品;交响乐卷包含10部大型作品;戏剧音乐卷包含3部舞剧和音乐剧;歌曲卷共101首歌曲,包括大家熟知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北大仓》等。文论卷分上下篇,上篇为自撰文稿,包括学术与研究、感悟与探索、发言与讲话;下篇为评论访谈,包括文艺评论、讲座访谈和回忆录。现代出版社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首任会长彭修文先生的作品集就是由我社出版的,如今刘先生的作品集也在我社出版,两位音乐巨匠都曾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会长,也都在民族音乐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集交由我社出版,充分体现了民管会和两位音乐前辈对我社的信任,也证明了现代出版社在音乐出版领域蒸蒸日上的面貌,这对我社音乐图书出版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更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愿现代出版社能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继续长期深度合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东升主持发布会

与会领导与嘉宾为新书揭幕

刘锡津先生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捐赠《刘锡津作品集》,吴玉霞会长代表学会向刘锡津先生颁发致谢函

与会嘉宾即席发言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殿英在发言中说:非常高兴参加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刘锡津作品集》新书出版发布暨捐赠仪式”。首先向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刘锡津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也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表示诚挚的感谢。今天是2024年5月23日,是伟人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的纪念日。伟人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说,“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我始终认为,毛主席的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也始终指导着我一生的创作实践活动。我最近翻阅了刘锡津先生的《作品集》,当然也包括我过往听到过的他的《作品音乐会》以及他的作品的录音、录像,我明显的感到,刘锡津先生的诸多作品,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为人民服务的。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和热烈欢迎。他的许多作品,既能登上大雅之堂、国家典礼,也能广泛传播于民间乡里。比如,前不久,国家在长城脚下举办的《中俄友好文化年音乐会》上,歌唱家殷秀梅就演唱了他的著名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我在我居住的小区多次看到一群晨练的居民,伴随着《我爱你,塞北的雪》的美妙歌声而翩翩起舞。像《我爱你,塞北的雪》这类优秀的歌曲,我把它称之为“神来之笔,天才之作”。这首歌曲将会世世代代传扬下去。刘锡津先生在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方面,从年少时,就写出了很好的作品,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4年,中国音协、文化部、广电部,曾联合举办了一次民族器乐作品评奖活动。因为我也有一部作品在这届比赛上荣幸获奖。我去领奖的时候,组委会的同志告诉我说,这届创作评奖活动,除了评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外,还获得了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发现了一位天才年轻作曲家。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就是刘锡津先生。他当年才30岁出头,是当年获奖作曲家中最年轻的一位。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认识刘锡津这个名字。后来,刘锡津先生又写了许多电影、舞剧、协奏曲等许多大部头音乐作品。看看他捐赠的这些作品总谱,就很说明问题了。我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送给刘锡津先生16个字——丰富多彩、成绩卓著、功成名就、可喜可贺。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在发言中说:刘锡津老师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作曲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代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方向,完全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这是我们创作的根和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刘锡津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所以说他的作品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上,我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从70年代开始,基本上代表了改革开放创作方向,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发展的特点和轨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刘锡津老师的创作体裁涉猎广泛,民族管弦乐、艺术歌曲、交响乐、影视音乐、歌剧,戏曲音乐剧曲,基至曲艺等等。我认为,刘锡津老师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把优秀中华文化作为创作切入点,讲好中国故事,不讲中国故事,我们的创作就是失败的。所以说刘锡津老师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并把它作为创作源泉,是值得我学习的,尤其是年轻一代要向刘锡津老师学习。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青在发言中说:我认识刘锡津老师是在1985年,当时武汉音乐学院举办了全国第一次青年作曲家作品交流与座谈会,郭文景、瞿小松、许舒亚等那时的许多青年作曲家们很多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史称“武昌会议”。我们当时都是音乐学院派去参加的,刘锡津老师则是代表演出院团参加此次会议。刘锡津老师在那时就已展示了他极高的创作才华,他的作品《丝路驼铃》已经在全国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部作品现在再拿出来听,仍然是非常鲜活,极接地气,充满了人的情感与人文情怀,在当时与当下都获得广泛好评。在那次会议期间,我们讨论中国音乐创作的若干问题,发表对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的个人见解,刘锡津老师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自此与他结下深厚友情。第二次我与他见面,他已经担任哈尔滨歌舞剧院的院长。我是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到哈尔滨去招生,我们一行特意去拜访他,他与他的朋友们一起接待了我们,那炽热的情感与浓烈的情义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他与朋友们带我们去看太阳岛、逛中央大道、游松花江,期望我们为哈尔滨创作作品,我觉得刘锡津有一颗火热的心,对家乡、对朋友充满情感,他的这一特质也充分地投映他的作品当中。刘锡津来到北京后,与他的接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在他担任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期间。他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建设做了很多重要的贡献,比如华乐论坛,我认为这是民族管弦乐学会建会以来树立的一座理论丰碑,把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指挥、理论、表演、教育等集于一体,进行深入地总结与研析。这是刘锡津老师对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些成果奠定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厚重的理论根基,再过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就要从华乐论坛中这些作曲家、理论家、指挥家、演奏家与教育家中找寻答案。今天刘锡津老师又把他毕生的创作,这么沉甸甸的一套著作捐献给学会,他确实为民族管弦乐事业、为我们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非常感谢他,希望他创作与理论之树常青,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写出更好的文章。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在发言中说:祝贺刘锡津先生的作品集出版,这是非常激动人心和有意义的事情。对作曲家本人来讲,我相信他 的心里头一定会感慨万千,感觉到非常的幸福。记得在一本评论老柴的书上讲:一个作曲家的音乐能够被人们大众喜欢,那是是最幸福的事情。刘锡津先生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产生 了非常大的影响,有深厚的人⺠基础,非常值得认真保留下去。所以这套作品集的出版,而是非常 有意义,有文化价值。在向刘锡津先生表示敬意的同时,对于出版传播机构能够以这样高瞻远瞩的远见和魄力,完成和出版这样作品集的表示敬意,我觉得,随着时间的延伸,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会与 日俱增的。谈到跟刘锡津先生的交情,是在我大学毕业的1982年,在回到吉林艺术学院任教期间, 参加刘锡津先生《冰灯》的音乐作品的乐队录音。他的音乐非常有画面感,非常有色彩,非常清新 流畅,还带着一丝冰冰的那种凉意,小乐队能够写出这样好的效果,让我记忆尤深。音乐中钢片琴、颤音琴两个乐器在一起效果非常棒。那个音乐给我好的印象非常深。我从沈阳音乐学院大学刚刚毕业,这次实践性的经历,这样的音乐的写法对我后来的创作积累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写作很多同类音乐时,至今还会想起当年他这个配器方法。创作出感动人心的音乐需要持之以恒的一步一步的积累,但很多学习作曲的人也很努力,也很投入,也很执着。努力和成功却不能成正比。创作这个事情有很多令人无奈的因素,作曲家的才华和情感,有天生的因素,所以我们都相信天才更为难得。刘 锡津先生是能将生活和所学融化为精彩动听感人的音乐。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传遍全国,至今还深受人喜爱。足见其才华非凡。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旋律,是他所有的音乐作品中的共同特点。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我觉得这也值得当今音乐学院作曲教学的重视,因为他没有在音乐学院任教学工作。学院内和他音乐接触的渠道还不是那么多,但是我觉得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学院教学当中,应当重视他的作曲经验和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音乐 创作问题,或通过学术研究来学习,特别是对于年轻学生们,当然包括我自己。音乐创作是人创造的艺术,人创造的艺术要为人服务。有这样的人,那样的人,历史的和现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怎么样去捕捉人心当中最深的那份最有艺术价值,最有艺术深度的东西, 这是最创作中最重要的。在这一点,我觉得,在今天出版的刘锡津先生的作品集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答案。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副秘书长、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杨光熊在发言中说:首先祝贺《刘锡津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捐赠仪式》的举行。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第一个节点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的日子,谈的是为什么人,从人民中来,又到人民中去......用这样一句话给刘锡津先生作品集的问世,是一个最好的结论。第二个节点我觉得要谈出版界,作为一个作曲家690万字作品的出版,在我们国内还不是很多,我觉得现代出版社做了一个伯乐,没钱办不了事儿,如何能把这个钱真正为我们国家的文化战略进行投入,这个节点也是应该讲的。再一个节点,是现代民族音乐及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沿革思考:从大同乐会1920年建立,到1953年中央广播文工团民乐团的诞生,直到今天中央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等乐团的建立,中国民族管弦乐走过了从组合化、乐队化、管弦化直至今天交响化的道路,其沿革的支撑是创作作品的先行、乐队编制的变革和演奏基础理念的推进,从《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到《丰收锣鼓》《将军令》《达姆达姆》再到《春节序曲》《长城随想》《庆典序曲》等经典,走出了现代民族管弦乐第一个百年的历程,在第二个百年开始之际,评价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可以看到刘锡津创作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贡献及其推进,同时也看到了主办方的博大胸襟。百年现代民族音乐和民族管弦乐经典作品的乐艺观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刘锡津先生的作品覆盖面非常大,他的声乐、器乐、戏曲、舞剧、音乐剧、电影音乐的作品,坚持着正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而且在善于学西更重于中用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彰显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从而在发布会的今天就个人的实践引申了民族器乐创作的理念,值得思考。刘锡津作品的时代意义,它的历史贡献究竟是什么?作曲家创作的先行如何去走?我觉得这是核心要讨论的一个问题。1980年刘锡津创作了《我爱你塞北的雪》,以家乡人的身份歌颂了生他养他的黑土地,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经典,直至几天前中俄艺术家在长城音乐会上殷秀梅仍在演唱,可见乐曲魅力的无穷。1982年“文化部民族器乐(北片)观摩演奏会”在济南举行,我院教师陈雅明以《北方民族生活素描》获得优秀奖(即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从见伴奏谱到一个音一个乐句去理解复排,进一步认识到刘锡津先生创作作品的震撼力在什么地方。这首作品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语汇体现的生活素描,不了解地域风格语汇,不亲临驯鹿、渔火、冬猎是写不出这首作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生活积淀。刘锡津先生通过作品证实了这个创作理念的存在。在创作技法上,刘锡津先生作品的旋律是民族的,框架和和声是西方的,这种巧妙的东西方融汇产生了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民族乐队独奏和交响化的典范,提示了民族管弦乐发展在创作上如何去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作品中简单的西方和声功能推进的恰如其分和浓郁的地方风格语汇的融汇令人耳目一新。昨天我又重听了冯少先先生这首作品的音乐会,仍感到是一种震撼。西方和弦功能在一件中国传统乐器上的体现,这种体现在和弦功能的转换上是严谨有度的,但又绝不是一例和声习题,而是融入一件乐器律动之中让人感到的丰满色彩,尤其在诸多分解和弦功能下行音阶上体现是一件乐器在音乐氛围上的彰显,让人感到通顺下的紧张和刺激。西方和声和曲式用在我们以中国民族语汇旋律为主要作品的东西里面,去体现我们中西融会或者说西学为用的实践。我觉得他确实是应该作为研讨来聊一下的。刘锡津先生创作的根基厚重,未见其人之前我知道他在手风琴即兴伴奏的舞台上是很少有的,1977年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指挥系学习,我才第一次与他见面,指挥系课上黄飞立大师称赞他“钢琴演奏非常出色,搞指挥没有钢琴基础是不行的”,这两件固定音高乐器,在他的创作生活中为他提供了西方律制和和声的丰厚素材。这是一般的作曲家所不具备的。刘锡津先生是性情中人,作品如人,所谓性是作品始终体现了自身对音乐的认知和悟化,不是照搬和模仿,所谓情是表里如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不是做出来的东西,宣泄的是内心想说的。他的作品有底气、有时代气息,接近生活,有章法,不是仅趴在作曲四大件上出来的东西,在西学的实践中,不死守,重于中用,有情义,旋律朴实优美,技法中西兼融,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打造了刘锡津创作艺术风格和特色,无论从艺术管理和创作岗位上撞出的火花足以说明当事人的品位和睿智。

    胡琴演奏家、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邓建栋在发言中说:今天刘锡津先生的巨作在现代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隆重面世,首先对刘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我与刘先生相识多年,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不仅伴随着我的成长,同时也成为整个八九十年代以来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足见其影响力之深。岁月流转这部作品却在我心底愈发醇厚,成为我对刘先生初始的印象。记忆追溯至二十年前,与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老师合作,在世纪剧院携手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民族乐团联袂演出二胡、琵琶双协奏曲《天缘》,舞台上音乐的触动至今仍记忆犹新。《天缘》之于我,犹如母语般亲切,它蕴含着江南水乡苏州评弹的曲韵,巧妙地设计二胡与琵琶的对话交融,感人至深。而后幸得刘先生垂青,邀我于2015年回到其家乡哈尔滨举办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上演奏《天缘》,那晚的演出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的享受,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交流,触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当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不仅仅是台下的听众,就连舞台上的每位艺术家也沉浸在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之中。一曲中了,我与指挥家洪侠老师激动地拥抱,那份深沉的感动在我们彼此心间流转,感动之情难于言表,湿润了不少在场人的眼角。那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它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温暖篇章。每一次的演绎,不仅是艺术技巧的展现与交流,更是与刘先生在音乐世界中进行的一次次深刻而默契的心灵对话。通过演奏我们共同寻求着那些能够跨越言语界限、直击人心深处的共鸣。正如刘先生所坚持的,用他的心和情在为人民大众创作,正是这种对音乐真挚的情感投入和不懈的诚意追求,使得作品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持续地触动着每一个倾听者的灵魂,成就了不仅仅属于这个时代,而是能够跨越时代界限的艺术经典。感谢刘先生在我艺术成长道路上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最后,衷心祈愿刘先生福寿康宁,继续为我们创作更多的经典佳作,让心灵之音恒久回响。

    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在发言中说:看到这套沉甸甸的作品集,我不仅感觉到了物理层面的厚重,更多是内在的厚重。任何一个作品的出版、一篇文章的发表,其实都隐含着不可言说的历史文化信息。当我们关注刘锡津老师的创作,隐约可以看到了一条时代、人生的轨迹。比如说他早期的作品创作,更多带有鲜明黑土地色彩的北方风格;随着调到北京工作,他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更趋多样化,广泛涉及影视音乐、舞剧、音乐剧、歌曲等多种领域;近年来,随着他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领导,他的创作虽然主要集中在民族音乐领域,但从题材、体裁上依然不断突破和创新。这一方面体现了他与时俱进、开阔包容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种在创作上的文化自信,对于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语汇的深厚积淀、游刃有余。当然,这种才能不是每个作曲者都具备的,是一个艺术家非常可贵的品质。当然,在刘锡津老师的创作中还贯穿着一种不变的品格。这也是他的作品持续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我想,除了前面诸位老师谈到的人民性、艺术性,其中还有对他的个人的一种情怀的表现,纵观的创作历程,像是用音乐作品写就人生传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刘老师一生走过的人生轨迹,记录了作曲家对于时代变迁、生活历练的所思所想。从刘锡津老师这么多年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工作中,我们又能够感觉到,他是一位兼具艺术智慧和政治智慧的艺术家。在现实当中,艺术家通常是强调个性的,需要通过个性的张扬跟同行、跟观众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但除了这个层面,刘老师还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关注整个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华乐论坛,还是华乐大典,包括吴玉霞会正在主持进行的华乐讲坛,实际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一种宏观视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能够用自己的创作,体现跟现实的社会深入的互动;更要用自己全方位的社会影响力,引领我们的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刘老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箜篌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吴琳在发言中说:首先我给刘老师鞠一躬!一是祝贺刘老师作品集出版,二 是感恩。因为我打开这套书的目录里面看到,我能感受到刘老师对我们箜篌专业的特别的爱。对刘老师最初的印象是《我爱你,塞北的雪》,我是1979年生人,《我爱你,塞北的雪》是我小时候耳边最熟悉的歌,也是爸爸妈妈和我最爱唱的歌曲。第二个节点是就读附中的时候,学校的乐团排演《北方民族音乐素描》,洪侠老师为我们排练。作为乐队中的乐手,当时的感触是:作品是那么动听,而演奏上手却很顺畅、易行,美好的旋律、生动的音乐形象瞬间征服我们,乐手们都大爱这首作品。再后来2001年我进入中央民族团工作了,为了箜篌专业拓展,我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现代箜篌这个专业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复苏、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研发,在80年代初,才确定研制成功,应用于专业领域。由于是古老的“新”乐器,我们急缺的就是好的原创作品。有幸在2016年,缘于演奏箜篌组曲《袍修罗兰》,终于与刘老师结识了,从那时开始至今,我很幸运地一直得到刘老师的关心、关怀和关爱。2019年《袍修罗兰》进行了唱片录制出版,刘老师无私的把这个作品奉献出来给我,还特别请洪侠老师来协助我,使我圆满地完成这部箜篌的经典唱片。对于我们箜篌专业来讲,这部作品是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的。57分钟的8个乐章中,呈现了箜篌的纯美、优雅、浪漫。使箜篌的演奏法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使得业界内外对于箜篌的认知得到极大的提升。就是正在进行的“国韵杯”展演中,我也了解了一下,基本上参赛选手,不论组别都选择了本套曲中的一首或两首作品,由此可见大家对这部作品的认可和喜爱。作为一名演奏者,弹奏刘老师的作品,使我获得的感受是真、美和爱!这三个字也是《袍修罗兰》文学原著的思想主题,巧妙的是这与箜篌这件乐器的气质也是完美契合,因此这部作品是我喜爱的并常年在海内外舞台上呈现的经典曲目。可喜的是,在这个作品集里面,出现了交响乐协奏和民族管弦乐协奏的两个版本,这为今后的舞台呈现提供了更多机会。最后,我要讲讲我的真情实感。刘老师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大艺术家。自从2016年与刘老师相识以来,作为父辈的刘老师对于我这个晚辈,不管是在专业上还是在生活当中,都给予了真情的关爱,他的做人、做事处处影响着我,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今天,在这里向刘老师表示祝贺!也祝愿刘老师能够身体健康,在日后能够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审张辉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热烈祝贺“《刘锡津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捐赠仪式”隆重召开。刘锡津老师作为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为新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传遍大江南北,脍炙人口。他涉猎广泛,从声乐作品、歌剧舞剧作品,到管弦乐作品,都成为时代的典范,尤其是以《北方民族生活素描》《雪意断桥》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更是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刘锡津作品集》的出版,既是刘老师的大事、心愿,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大事、荣耀,它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以及中国音乐史又增添了一部重要的文献。忙活了几年,今天终于见到成果了,感到十分欣慰。衷心感谢现代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编辑们的通力合作,衷心的祝贺刘老师和学会领导以及各位同事们!

与会嘉宾合影

发布会现场


《刘锡津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锡津,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级优秀专家,全国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委员。曾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央歌剧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五届、六届会长。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沈阳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写有多部优秀作品获国家级奖励,代表作品有: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我从黄河岸边过》《东北是个好地方》《北大荒——北大仓》等;器乐作品:合奏《丝路驼铃》《靺褐组曲》《紫金宝衣之秋——众善普会》、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为四种民族乐器而作的《满族组曲》、交响序曲《一九七六》、双二胡协奏曲《乌苏里吟》、中胡协奏曲《母亲的赞达仁》、柳琴组曲《满族风情》、箜篌组曲《袍修罗兰》、组曲《漩澓颂》等;戏剧作品:舞剧《渤海公主》、歌舞杂技剧《姊妹观音》、音乐剧《鹰》等;影视作品:电影《花园街五号》《女人的力量》《飘逝的花头巾》等,电视剧《不该将兄吊起来》《硝烟散后》《黑土》等。曾获文化部优秀演出奖、作曲奖,第五届文化部文华大奖及作曲奖,华表奖及各地方奖项。作品曾在亚洲、欧洲、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演出。应邀到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艺术交流、讲学、出任艺术评委、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等,使其艺术影响走出国门,成为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的著名作曲家。


内容简介

    《刘锡津作品集》共5卷7本:民族管弦乐卷(上、中、下册)、交响乐卷、戏剧音乐卷、歌曲卷、文论卷。


民族管弦乐卷


    民族管弦乐卷分为(上、中、下册)共28部作品,包括协奏曲、纯乐队、交响合唱等。


交响乐卷


    交响乐卷共10部作品,包括协奏曲、纯乐队、交响合唱等。

戏剧音乐卷


    戏剧音乐卷共3部作品,包括舞剧、音乐剧、歌舞剧。

歌曲卷


歌曲卷共101首歌曲,包括大家熟知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北大仓》等。



文论卷


文论卷分上下篇,上篇自撰文稿,包括学术与研究、感悟与探索、发言与讲话;下篇评论访谈,包括文艺评论、讲座访谈、回忆录。


目   录

实 拍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