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过低,本站不再支持, 请使用 Google Chrome、Firefox 等高级浏览器,将会得到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官网
搜索
热搜榜: 展演活动研修班
首页 • 资讯列表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09-30 阅读量:431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2024年9月2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专业(艺术)委员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学会驻会人员共2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主持。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在座谈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精神与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发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优势,以学促干,努力践行,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音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学会二十一个专业(艺术)委员会会长及代表依次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作为民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全会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在教学科研、艺术美育、对外传播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王书伟书记在总结时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乐发展工作提出了重点研究课题。各专业(艺术)委员会要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为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而不断开拓进取,贡献力量。

  各专业(艺术)委员会代表发言摘要:

  张 珊(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8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并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为新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不仅是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更是社会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古筝专业委员会将会组织理事认真学习会议精神,认真探讨,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更广泛的平台,不断拓展古筝艺术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音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不同音乐文化的优秀元素,为古筝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古筝专业委员会将会继续在学会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会员和广大筝乐工作者。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让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们要用心自觉践行全会精神,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绘就改革征程的辉煌篇章。

   许学东(扬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并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战略,提出要在文化传承中注入创新元素,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结合这些政策方针,对扬琴这一乐器的专业发展进行分析,可以为扬琴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首先,《决定》中提到的“推动文化创新”和“加强文化自信”对扬琴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扬琴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新时代对文化的要求,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拓展其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这要求我们在扬琴的演奏技艺、教学方法、以及乐器的设计上都要注重创新。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到要增强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具有影响力。这对扬琴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扬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推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了让扬琴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同,除了加强国内的推广与普及外,还需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把扬琴介绍到全球观众面前。同时,《决定》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也为扬琴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改革的背景下,传统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扬琴专业来说,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些改革中,探索更为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王以东(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艺术领域的重点要求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文化自信、‌创新艺术创作与生产。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做好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何与我们打击乐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相结合,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在传承方面,学科建设是关键。培养专业的民族打击乐人才,同时收集和整理民族打击乐曲,为传承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发展方面,民乐和打击乐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为民族打击乐的从业者、学习者、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和普及。专业委员会应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同时注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新,推动打击乐的繁荣发展。在创作方面,需要艺术家们不断挖掘传统元素,结合现代音乐理念,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品。同时,注重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在生产方面,随着乐器制造业的发展,民族打击乐器的种类和品质不断提升,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民族打击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全国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民族打击乐的融合。通过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打击乐艺术家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索打击乐艺术的无限可能。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影响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黄梅(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不仅为我们绘制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更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推动学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古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沧桑,依旧熠熠生辉。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古琴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好、发展好古琴艺术,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引领,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杨守成(笙专业委员会会长)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员,更要努力全面深刻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贯彻到我们的具体行动中,作为笙专业委员会会长,要以身作则团结广大会员,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笙专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守正创新,加强笙专业务委员会的思想建设,推动本专业的理论创新,挖掘传统,推动优秀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推动笙演奏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时代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陈 音(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

  琵琶专业委员会在接到学会通知后,迅速组织起一支由核心成员构成的学习小组,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此次学习不仅使我们深刻领悟到了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更激发了我们为文化艺术事业奋斗的热情与决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不仅全面总结了过往的工作成就,更为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明晰而深远的规划指导,对我们每一位文化艺术工作者而言,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在《决定》的第十条中,特别强调了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琵琶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挖掘琵琶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特点,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会议精神也明确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在此指导下,我琵琶专业委员会将积极组织演奏家与作曲家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琵琶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将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时代特色和高超艺术价值的作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2035年文化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从毛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我们将始终铭记党的教诲和期望,紧跟时代步伐,紧密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深入领会会议精神,潜心于演奏、创作、教学等工作之中。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尊连(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我们民乐工作者来说,这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任务。第一,作为民族音乐工作者,我们要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中华 传统文化历史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新时代的民族音乐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汲取并传承我们前辈 们的艺术风范。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将本土音乐与时代音乐相结合。第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责任与使命。作为一线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既是民族音乐的引领者,又是民族音乐的传承者,首先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质量与水准,精益求精,同时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后辈树立良好榜样。其次,在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注重人才培养, 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音乐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第三,作为民族音乐传播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将民族音乐广泛传播并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在国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积淀,我们应当加强对基层的传播与引领,本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奉献出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优秀作品, 加大与地方之间的音乐交流与联动,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民乐, 喜爱民乐。同时要加强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积 极搭建国外演出平台,传播民族之声,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张鑫华(柳琴专业委员会会长)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中华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指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我们推动中华传统音乐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传统音乐只有不断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中华传统音乐在新时代的焕新绽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一是加强民族普及音乐教育在各级学校和社会机构中推广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民族音乐爱好者和演奏家。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从小接触并了解民族音乐。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民族音乐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民族音乐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注重要做好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从娃娃抓起。二是推动民族音乐创新,鼓励音乐家在保持民族音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探索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新路子。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民族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提供更多可能性。三是拓展民族音乐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拓展民族音乐的传播渠道。参与和支持各类公益活动,如文化推广、音乐教育等,提升民族音乐的社会认知度。通过举办线上音乐会、直播教学、大师素养课、各类展演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民族音乐。同时,加强与国际音乐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四是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手段对濒危的传统音乐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确保民族音乐的传承不断层。五是提升国际素养,通过国际演出和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六是研发技术革新,深入研究乐器的制作材料和演奏技巧,推动民族乐器的理论发展。与乐器制作师合作,对民族乐器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乐器的演奏性能和适应性与规范性。

  徐阳(阮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方面的论述和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方向。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要团结广大阮乐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用思想伟力激发、激活文艺创作动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苦心钻研,深入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并通过开展全国性阮文化活动、讲座和演出等,与广大社会同仁共同促进。在这过程中,要始终坚守艺术道德,承担起社会责任,秉持真诚的工作态度,发挥带头作用,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文艺人才,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人才队伍。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态势,激发文化创新与创造的活力。

  戴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

  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新时代教育大会的春风,我们共聚于此。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希冀教育与文化领域的新希望,探索中国竹笛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崭新未来。坚持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探索中国竹笛发展的新路径。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精神落实到创作、表演、教育、研究、交流等各个工作环节,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创造中国竹笛艺术新的辉煌,凝聚音乐事业团结力量。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深知,文化自信是民族的脊梁,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从9000年前贾湖骨笛起,华夏历史笛声绵延。是伴着春风散入洛城的玉笛,是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历史长河竹笛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团结引导广大同仁深刻把握时代主题,用音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行动回应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自成立以来,始终深刻把握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大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一方面我们要敏锐捕捉社会发展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取长补短。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科技不断变革,我们的竹笛艺术教育应当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扩宽新思路,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在线课程、AI培养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演奏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将技术创新融入乐器改良中,提升民族器乐演奏性能,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国际化交流。

  董健(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我们认为,第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包括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民族音乐产业,激发市场活力;为优秀的民族音乐产业、企业保驾护航。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促进民族音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第二,加强教育与普及,广泛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教育部门应将民族音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爱好。同时,通过社区活动、传统节日等方式普及民族音乐知识,提高公众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欣赏能力。还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三,推动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民族乐器制作企业创造式转化和创新式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现代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民族乐器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对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技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乐器品牌,提升中国民族乐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四,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举办国际音乐节、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音乐文化,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第五,要注重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坚持文化自信,防止文化同质化。加强对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制作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支持鼓励传统工匠的培养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持民族乐器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警惕外来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保护好民族音乐的原生态和多样性。中国民乐及乐器的制作与发展应坚持文化自信,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加强对民族音乐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传承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核。

  马帅(指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为七个聚焦之一。十四五规划开始,党中央明确提出新的一百年要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念,其中文化强国亦是重要的战略目标。而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应该同这一战略目标相适应。因此,是我们每一位以民乐为主业的指挥从业者都应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此,作为指挥,一是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传承和沿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民族精神和思想的艺术承载体,更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文化重器 。因此不能把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定义局限于数百年,而延伸至数千年得历史范畴,要使“中国民族音乐”这一概念基本走出局限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半个多世纪的民间音乐范畴,真正明确“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在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应当具有的思维高度。二是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而创新首先要注重意识和观念的创新。数百年来,西方音乐艺术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西方音乐文化对近现代中国民族音乐、乃至中国文化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不可忽略的深刻影响。目前,中国器乐的大型乐团模式主要借鉴于西洋管弦乐队,其表演体系、训练要求全部都深受西方音乐体系的影响,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倡议指挥们在现有的以西方音乐建立起来的音乐体系中,有意识的分析研究和思考思辨,来形成新的思想高度建立起新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论体系,从应该以什么样的表演体系、按什么样的训练要求、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如何影响中中国民族音乐新的创作等等问题,来体现中华文明深远的文化价值。

  石海彬(唢呐专业委员会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民族音乐文艺工作者,更应站在新的文化使命的角度,担负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责任与新使命来思考。一是站在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及传承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今天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正是2035年、205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为教育强国战略奠基;二是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要充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守正创新,兼收并蓄展现民族音乐艺术教育的新作为。同时也让年轻一代在学生时期就要树立“大民乐观”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好学会给我们民乐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民族音乐表演人才所搭建的各类大平台。三是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趋势,深入挖掘艺术创演的价值引领意义,紧紧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音乐进行重大主题和特色主题创演,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及理论研究,尽可能多为同学们搭建更多各类演创实践平台,推动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魏玲(三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 2024 年 8 月 28 日下午胜利召开,会议 强调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做出了全 面部署的战略举措。根据这一动议,三弦专业委员会全体领导班子 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推动改革精神和决定中总动员、总部署等现代 化深化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的精神贯彻与学习。在决定中提到“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三弦专业委员会认识到,守正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我们身处艺术文化领域,更是“坚持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根据地,我们要决心做到深化改革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原则贯彻;坚持守正创新,就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例如三弦专业委员会在面对群众,面向人民的艺术窗口中,我们的“中国三弦”公众号,以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多面展示 当代三弦音乐的生命力为原则,坚持不懈的以每周两三篇优质推送, 受到广大三弦爱好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赞许。各位三弦专业委 员会的成员,在各自所在的地区都积极的推广、普及着三弦传统音 乐文化。关于“守正”,三弦专业委员会一直牢记守好规 律之正道、科学之正理、制度之正规、信念之正义;关于创新三弦专业委员会一直贯彻在实践发展中坚定走好文化自信的道路,紧跟 时代步伐,拓宽三弦艺术道路,时刻要求自身做到学术的前瞻性、 实践的创新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三弦专业委员会全体领导班子及成员,一定继续深化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意义,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的指导,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文化改革精神,为开创中国现代化新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积极做好艺术传播工作,认真做好艺术传承工作,自觉做好党性严肃工作。为新时代、新形势的民族音乐守正创新添砖加瓦、不懈奋斗。

  曾格格(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

  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时,我深刻感受到,这一决定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更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应当遵循的方向。习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并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如何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更具影响力?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极具前瞻的理论高度,更是对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者的殷切期望。中国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记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同时又要坚定地传承和创新属于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今天结合我们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有以下几点想法:首先,起源于云南的葫芦丝巴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易于演奏、音色纯美,从老人到小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我们需要在音乐教育中普及人们喜欢和演奏葫芦丝巴乌的同时,更需要将葫芦丝巴乌在音乐艺术上进一步提高,通过组织讲座、乐器制作交流会、工作坊、展演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学习和喜爱民族音乐。其次,鼓励民族音乐的创新和融合。在保持葫芦丝巴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我们积极与乐器制作师及制作厂家探讨沟通,目前己初见成效,葫芦丝己从一个多八度拓展到两个多八度,大大的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再者,几十年来积累了不少葫芦丝巴乌的优秀作品,但由于喜爱演奏葫芦丝的人太多了,所以还需要更多的好作品。这需要我们的音乐家和创作者们大胆探索,与时俱进,除传统的创作方式外,也可尝试多样的创作风格及多种形式的结合,能多产生出更多富有时代感和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最后,构建民族音乐的传播平台。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日益多样化。除传统平台的推广外,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将民族音乐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总的来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让它不仅仅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标志,更成为全世界共同欣赏和尊重的艺术瑰宝。我们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所有同仁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一如既往的投身于葫芦丝巴乌事业的研究、推广与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吴琳(箜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文件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件后,我深感振奋与鼓舞。这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举措,犹如照亮中国前行道路的明灯,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应当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深化改革和文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其次,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到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为推动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当代青年国乐人,应在国乐的传播、传承的具体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下是具体的四个方面:1、在舞台上呈现出更多经典的箜篌艺术作品;2、努力发掘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箜篌人才;3、借助学会专委会的职能,与地方箜篌专委会有效协作,为箜篌未来的普及发展做好网络架设;4、大力推进乐器改革。最后,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箜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经过千年的嬗变,作为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典型文化载体,将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蒋显敬(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更是为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决定》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我深感振奋和责任重大。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从陶笛艺术委员会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陶笛艺术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更多热爱民族音乐、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与学校合作,推动民族音乐进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接触和喜爱民族音乐。二是创新艺术形式。在传承传统陶笛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和技术,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同时,加强与其他民族乐器的融合,丰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三是拓展传播渠道。2010年,陶笛艺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 ,将更加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推广民族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的魅力。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国际交流。近几年来,上海西外等学校带领学生走出国门,传播中国陶笛艺术,江苏省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加强与澳大利亚学生交流,宣传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五是深入基层,服务大众。全国各地各级陶笛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工作中,走进学校、走进西北农村,走进街道、社区,开展民族音乐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让民族音乐走进百姓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将是陶笛艺术委员会持之以恒要坚持的工作。 

  李春勇(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会长)

  通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洞察。习近平文化思想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征程指明了方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激励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也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勇于创新结合新时代要需求和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文化工作要贴近人民、服务人民,创作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提描绘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实践,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我们的努力。普及专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行动指南,脚踏实地的做好民族音乐普及工作,集思广益、日益创新,持续为民族音乐的普及传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刘长远(创作委员会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这在音乐创作中可以体现为对创 新的追求与艺术形式的结合。全会倡导改革与创新,而在音乐创作中,创新不仅限于技法与风格,也包括了创作理念的更新。音乐作曲家可以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式、新元素,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精神的作品。作曲家可以更多地关注现代化建设、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主题,通过作品表现出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追求。这可以通过创作大气磅礴的交响音乐,表达对国家发展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展望。民族管弦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任务。民族管弦乐可以在传统基础上引入国际化元素,比如将西方交响乐的多声部编排技巧与中国传统乐器相结合,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能向全球听众传递中国文化。通过对民族乐器的创新应用,音乐家可以发掘乐器的新音色与表现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的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也可以体现在此,比如运用电子音效、录音技术来放大民族乐器的独特声音,打造独具一格的音响效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人民至上与国家的长远发 展,音乐作曲家可以通过作品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民乐管弦乐、重奏、独奏等都可以成为表达这种情感,尤其在表现“共同富裕”“国家团结”的主题时,通过音乐语言描绘出人民与国家共同进步的图景。

  白晓炜(理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改善上,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教育改革,实现个性化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曾多次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它能够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的背景。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其他文化进行广泛交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次恒(箫埙专业委员会会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确努力方向,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增添力量,用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把全会精神融入到文化艺术工作中,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官方新媒体平台

总编辑:吴玉霞

总监制:赵东升

责任编辑:宋阳 田龙

邮箱:zgmywww@sina.com